人到中年(40岁左右),成家立业,多数工作10年以上,本是创业、做事最好的年纪。但事实并非尽如人意,各行各业人到中年会或曾面临“中年危机”或“职业枯竭感”,律师亦然。
从事多年法律服务的律师,逐渐丧失职业新奇感,部分人沉浸于刷“短视频”或玩手游,享受虚拟世界的快感;有的情绪低落,对复杂事务或新生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深入思考,创造力减弱;有的会认为工作没有成效价值,价值感降低。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。
“职业枯竭感”这个词最早由美国心理治疗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 年提出,他认为“职业枯竭感”是一种最容易在从事服务性行业的群体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症状。“职业枯竭感”是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与情绪情感、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等有关症状的总和,并不仅仅单纯指对工作提不起兴趣、感到厌倦或疲惫那么简单。
1为什么产生职业枯竭感?
有的人好似看透人生,不愿赞同外在的世界。虽然刷朋友圈或短视频,看到熟悉的朋友秀幸福、秀成就,但不愿从内心真诚的赞美或祝福,有时会不屑或不爽,这是嫉妒心或“眼红病”作祟。感觉自身付出太多而收益太少,被社会利用了,被外界占了便宜。久而久之会怀疑自己的社会价值,丧失工作热情。
有的人到达执业瓶颈,难以在业务创新及业务创收方面提升。人到中年经历过业务挖掘及人脉开拓,据坊间传闻业务创收100万元或200万元是律师业务创收的两处瓶颈,突破瓶颈具有一定的难度,于是有的律师选择躺平,保守于已有的业务产品和开拓模式,对新生事务丧失敏感性和新奇感,缺乏信心和行动力。
有的人职能定位不清,缺乏使命感。律师不是官,哪怕算也是文官,干的是“进谏”的事。古人云“文死谏”,开庭中的作用体现在多少条建议被主审采纳,工作中的作用是多少条建议被目标对象采纳,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哪些建议被政治主官采纳。有时候谏言会被视为空气,甚至得罪人,不招人待见,久之便习惯于噤声,放弃了“进谏”的使命。
有的人只对赚钱感兴趣,对参与社会活动或履行社会责任毫无兴趣。心里抗拒为他人做嫁衣,在追名逐利方面斤斤计较,给予付出时谨小慎微。赚钱是顺带的,是从事社会服务的果,跟着钱跑容易缺乏奋斗的目标和方向,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沼泽与泥潭中,越走越累,无法感受到自身的价值。
有的人害怕黏上“小人”的纠缠与麻烦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就有争斗,律师尤其身临其境。有的人不知如何应付“无赖”或厚颜无耻之人,讲道理是没用的,对变态心理、油盐不进者,只能逃跑或“以眼还眼、以牙还牙”!没有獠牙的律师最终面临窘境,心理敏感且脆弱,逐渐丧失了律师的勇气和魄力。
2意识觉醒是远离职业枯竭感的根本
树立正向的价值观。找到自己的功能及价值定位,自我觉醒,身负使命地过生活是根本之策。律师工作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具,具有以身示范、匡扶正义、促进社会进步的职责,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,帮助社会秩序运转更公平更和谐。树立正向的价值观才有使不完的劲,朝气蓬勃、意气风发。
培育“与狼共舞”的勇气和能力。目前的环境内外充满挑战,不应有畏难止步的思想,需适应与狼共舞。与狼共舞需做好防备措施及心理准备,灵活运用服人的手段:耻辱心(道理)与破坏力(强制力),既不能被狼所伤,还应利用狼的力量与责任心,实现目标。
3管理时间是远离职业枯竭感的关键
保障8小时的睡眠时间。睡眠可以帮助精力与思维再造,合理睡眠绝非是浪费时间。不要超过午夜入眠,睡前纸质阅读有利于睡眠,睡前刷电子产品不要超过一刻钟,等等,找到适应自己的睡眠时间。
保障8小时的工作暨学习时间。律师是脑力劳动者、表达者、记录者,工作与学习紧密融合,甚至合二为一。学习不仅仅限于阅读传统书籍,阅读案例、与人交流(包括拜访客户时的交流)、出差旅行,都是学习的过程。尽量避免无效社交,多与强者为伍,不断筛选更新“7人圈”,与强者同行可以更好提升自己的知识、经验、外援,或者财富、名望。人的时间是有限的,应当用来参与最高效的工作、社交、健身,即健身、健脑、健语。
保障4小时的独处思考时间。深入阅读严肃书籍,可以安排某次选拔考试为契机,深入系统地阅读某方面资料,结合写作与分享,提升思考和表达的水平。
保障4小时的吃喝拉撒玩时间。适当的放松、诙谐幽默、自嘲有益于身心。变换不同场景,或者接触截然不同场域的人、工作环境,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。做做饭,享受美食;瘦瘦身,迎接事业第二春。
中年律师同样会有茫然的时候,要及时觉醒,不要懈怠,要坚持正向的价值观、保持“终身学习”的状态,不断增强“与狼共舞”的信心和能力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职业枯竭感自会烟消云散。
以上,与人到中年的朋友们共勉。